职业 爱好 成就

 

职业  爱好  成就

——访年近耄耋的书画家蒋锡才先生

                               王忠权 廖建翔

近日,在南城华夏康年的大厅约见了78岁的蒋锡才先生,只见他红光满面,精神饱满,风度翩翩,外貌显得比同龄人至少小十多岁。问起他的身体现状时,他说:“血压基本正常,血糖不高,且牙齿好、视力好、睡眠好,记忆力也好。现在除写字绘画外,还在网上学习视频剪辑和配音,以便今后更好地传播书画艺术。”听完他的回答,令笔者赞叹不已。是什么使您有如此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他淡淡地说:“一切都缘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书画艺术所熏陶。”

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起了他与书画的情缘和成就。蒋锡才说:他的父亲蒋仁和是名老红军,原在鄂豫皖苏区第11军服役。1933年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编入了许世友任团长的红四方面军第1234团,驻通江县毛裕镇。1936年西征途中,不幸患上虐疾(俗称打摆子)和痢疾等传染病,无法跟随部队行军打仗,部队将他留在一位村民家中。病情好转之后便去寻找部队,又遇国民党军阀武装追赶,幸被当地收割稻谷的乡亲藏于拌桶之中,才幸免一难,与部队失联后,便给一家地主当长工,维持生存,后来便在达县石桥镇元山大背梁租两间茅草房安家落户。

19448月蒋锡出生时,上有哥哥姐姐。解放后开始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到高小毕业,因家里穷,买不起钢笔,一直用毛笔写字做作业。高小毕业考上初中,也因家境贫寒拿不出钱而弃读,时任学校教导主任,他的启蒙老师张逵认为:蒋锡才品学兼优,放弃读书实在可惜,便推荐他到管村中学就读既不收书学费、又不交伙食费和住宿费的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当民办教师。1962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民办学校停办,便回家当上大队团支书和会计。

196412月,为传承父辈红色基因应征入伍,在铁道兵一师一团服役,新训结束后就选调到团部电影组当放映员,负责绘制幻灯片搞放映前宣传。为写好幻灯片上的字,他拜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的老兵苏朝湘、擅长工笔画的老兵唐瑞祥和擅长书法艺术的老兵苟瑛为老师学习书法、绘画,为后来走向成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练就扎实的功底后,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要搞红色海洋,营区室内室外都要写毛主席语录,他便成了美化营区的一把好手,黑体字、仿宋体信手拈来,直接在墙上用排笔沾着油漆书写。

1968年底提为干后,先后当过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组织干事和连队指导员。因为有特长,被部队选送到长沙铁道兵学院政治系深造,学成后回部队当理论教员。1975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连降大雨,洪水泛滥,遂平县板桥水库决堤全城被淹,部队分两路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他带领连队前往湖北丹江口加固堤坝,在抢险过程中,不幸受伤,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被评为六级伤残。不论是腰痛,还是工作繁忙,他都不忘练字,还亲自办黑板报。蒋锡才不仅字写得漂亮,文章也写得不错,在当宣传干事和理论教员期间,他总结部队建设的工作经验,多次被兵部和军区转发,因此荣立三等功。

198112月转业回刚到地方,安排在达县(现为达川区)人事局工作。报到不几天,局长何林发安排他写年终工作总结,蒋锡才认为是对自已的考察,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因他对单位工作情况不熟悉,为写好年终工作总结,提出召开一次座谈会了解情况。再把今年上级下发的文件和本级形成的文件全部看完,在充分了解局里全年工作的基础上,用三个晚上写出了令全局员工都满意的工作总结,並从中提炼出工作经验材料,上报地区人事局后,被推荐到全省人亊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初次显露了他一个转业军官的才华,赢得了全局员工的称赞。不久,县级机关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召开近500人的大会,安排他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蒋锡才认真准备,拿出在部队当理论教员为营、团干部和师直机关脱稿讲课的水平,深入淺出,引人入胜,再次展示了他的才华。1983年底,县委将他调到组织部负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办公室工作,工作有成效的两年后,地委成立讲师团,有人建议调他到讲师团当理论教员,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一军与组织科长戚太富到达县考察后,找其谈话,提出把他调到宣传部组建理论教育科。蒋锡才立即把自学考试学历资料送宣传部,等待地委组织部发调令期间,地区人事局局长杨荣才得知此事后,抢先发出调动通知,將其调到地区人事局工作,负责组建新设立的副县级机构——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这期间,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心扑在老年事业上,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白手起家,创办起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开设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医疗保健,文学欣赏,诗词创作,老年心理学,烹饪技术等十多门课程,成为全省的先进,省老龄委把全省老龄工作经验交流会定在达州召开,为此,蒋锡才连年被评为地区人事局先进工作者,两次评为省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和地级机关优秀公仆。

 

上世纪80年代末,电脑制作没有普及,一些单位开大会,常找蒋錫才书写会标。19914月,地区成立老年书画研究会,原地委副书记高洪恩任会长,他当选为副秘书长,负责文案工作。2009年换届选举,原地区人大主任赵宗发任会长,他又当选为副会长。在老年书画研究会,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每周星期三都去书画研究会学习、听课、点评作品。他练习书法从欧楷入手,进而行书、隶书、魏碑、篆书、甲骨文、像形书法七体兼修。他对欧阳询的《欧楷千字文》,现代书法家新魏创始人周华金的《魏体千字文》,阿敏的《行书千字文》临摹多达十多遍后,又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文征明的《赤壁赋》、《岳阳楼记》、《滕王阁序》,临摹时注重追求形神兼备,在章法上进行横棑、竖排书写。在临摹古今名帖,拘古不泥,大胆创新,如他写的魏体书法,就注入了许多行楷元素,规避了像印刷体一样的感觉,写出了自已的特点。笔者仔细欣赏蒋锡才书法作品时,发现他写欧楷,结字严谨,章法整齐,用笔刚劲俊抜,笔画方润整齐,力追古法,十分养眼;隶书以曹全碑为基,蚕头燕尾,点画俯仰,重浊轻清,用笔圆劲,方劲古拙,虽瘦而膄,清新秀美,令人赏心悦目;魏体也是端庄大方,雄浑大气,劲健朴质,灵动秀美,气势开强,笔力斩铁,被人称之为“聚古今之长,传新魏神韵”;他笔下的行楷,法度严谨,气韵流畅,清雅秀丽,张驰有度,运笔娴熟优雅,具有深厚功力;再看他的像形书法,立意高远,创意十足,书风飘逸,既具有意境美,又具有形像美,很受人喜爱;最有特色的还是他的甲骨文书法,一笔一画都来自历史信息,起笔多圆,收笔多尖,曲直相差,富有变化,不论肥瘦,都雄劲豪放。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创意,他书写“喜”、“福”、“寿”三字的下面都有一百种此字的写法,排成一个三环大圈。为此,他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网络书画大赛,在6975人参赛,排名29位,获三等奖;参加全国老龄委举办的书画展获二等奖;2018年参加北京墨缘斋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书画大赛,喜获金奖,并成为墨缘斋签约书法师。从此,他的书画作品现已走向市场,全国各地常有人找他定写书法作品装点办公室、客厅、书房和营业场所。他用甲骨文书写的毛主席诗词《沁園春.长沙》,除达州市档案馆举行隆重仪式收藏外,还被正式入选"一带一路"国礼。

蒋锡才不仅书法精美,而且喜欢画工笔画,他的工笔花鸟、人物画构图优美,线条流畅,造形精准。他用3个多月时间临摹的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长82,宽70公分,唯妙唯肖,相似度可达到以假乱真。广州一家香港拍卖公司,曾以起拍50万要求送去到香港、台北拍卖,因小儿子想以传家宝收藏而放弃。从此,他的绘画作品已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作品多次在《世界名人书画网》、《新华网》、《今日头条》、《凤凰新闻》、《搜狐新闻》、《一点资讯》、《网易新闻》、《达州晩报》、《达州广播电视报》、《凤凰山下》等刋登,被人称为网红书画达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蒋锡才积极参加书画研究会组织送书画到乡镇、到企业、到学校、到社区和广场惠民笔会等公益话动。还积极参加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的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连续多年为市委、市政府举办老干部迎春团拜会,主持文艺节目,在诗歌朗颂演讲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去年,他参加铁道兵四川战友联谊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朗颂诗《光辉历程一百年》,发表在《新华网》,阅读量超过100万。625日他到成都参加庆祝活动,上台脱稿朗颂这首诗,长达10分钟,全程没出现卡壳和差错,表演现场掌声不断,被组委会评为创作、表演一等奖。2018年,达州评选《十佳最美老人》,蒋锡才所在社区积极推荐,经街道办事处、达川区政府和市老龄委层层评审,最后授予他为达州市《与时俱进最佳老人》。2021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期间,所在离退休党支部又将他评为“最具才艺优秀共产党员

 

采访快结束时,蒋锡才深情地对笔者说:我快80岁了,之所以显得年轻并且健康,与书画结缘有关。因为书画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锻炼心智,在书画硏究会,还能结识许一些很有学识和品位的朋友,很是开心。书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博大精深,学无止尽。如今虽至耄耋,但我一生挚爱书画,本着不闲着、不累着,在身体不疲劳,心里不疲劳的前提下,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已,提高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