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国学分会诚邀张筠到鹏翔学校论坛“先生”
作者:王忠权 来源:原创 发表于:2019年05月17日 文章点击数:1320 【打印】
本站讯 5月11日上午9点整,应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大竹国学分会珍德国学馆馆长王登树先生邀请,中华孔子学会会员、知名作家、南充市顺庆区文联主席张筠女士,以《好学悦乐过平生》为题,用生动详实的史料及当今典型人物事迹,旁征博引经典,喻义深刻的风格,为大竹县鹏翔学校留守师生及达州市、大竹县党政机关部分人员及各界人士200余人论坛“先生”,多次赢得热烈的掌声。据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一位领导称:“她的论坛充满了正气,证实了学好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恢复纯正民风最具特色的内在动力!”
鹏翔学校校长吕隆健介绍说:张筠女士在全国各地为党政干部、学校、企业、社团有针对性地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500多场,经王登树先生牵线搭桥,先后数次来大竹为各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听众场场暴满,座无虚席,这次我校有幸请来论坛如何做好一个“先生”,值得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及学生们好好学以致用。
张筠针对听课主要对象是老师,古时称为先生。什么是先生?她认为具有“风骨峻峭,学养渊深;鶴呜九皋,德隆望尊;因材施教 著手成春;桃李芳菲,济世安民”的标准就是。先生的生命气象应是为人不亢不卑,处事举重若轻;言语滋滋有味,学养深厚大成;脚步坚定有力,眼神灼灼含光;气象纵橫捭阖。达到好学悦乐,成为学校的明星;进德修业,成为弟子的福星;德高望重,成为后人的启明星。
接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坛:第一是好学悦乐,成为內在有光的人。从精神层面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叫卡比尔的人,在他成道之前总是在织布时唱歌跳舞,尽管布质较差,但别人却喜欢买他织的布,因为布里有内在的品質,那就欢乐做事,充满光明。用孔老夫子的话说:人活在世上,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來,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命需要充实,境界需要提升,所以一定要学,学能涉及人生乃至天地万物的一切内涵。时习就是随时去实践,能下学人事,上达天理,对自己生命负责,就如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一切禾苗就会蓬勃旺盛地生长一样的境界。像孔子秉承的那样:君子可以不一定食得很饱,有安逸的居住,但能悉事慎言、格物致知才是好学。不耻下问。不为别人不了解贬低自己而生气、怨恨、恼火,随时调整出心量广大,境界高远,做一個通透的人,就有居地一室春風,出行满目青山的心境。张筠用她写的诗描写了这种心境:伸出你的手,就收到一份学养,一份修为,一份情意,一份阔达,一份云开月见,一份长风当襟,与善人为伴,与世人分利。坦言出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刻,不要把时间给无聊的人或事去浪花费,获得好处要与人分享。人终归要死的,不要买自己用不上的房子,不必挣自己花不了的钱。
第二是讲要眇宜修,让经典点亮人生。表象会义深刻的中国文字,滋养了素洁温润的中国女子,鼓舞了向学有为的中华男儿。长期用经典薰染的女子毫无戾气,就算年岁已长,也像草木一样美丽。而那些满腹诗书的男子,则是纵橫捭阖,丰神俊朗,遇事有担当,独处有姿态,好生让人心安!讲完眇宜修的意义后,用实例展示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各地读书学习的盛况,无不印证蔡元培所言:“只要培养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作为先生修炼的途经,儒家认为:尊重传统,关怀社会,重视教育。即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中,既可继承先人的智慧,也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更应该促成子孙的幸福,就可以成为君子,并影响他人也成为君子。所谓“君子”是最高典范是“圣人”,具体表现在文、行、忠、信四字上。学好文化知识,再看你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在待人处事中体现出的忠诚和守信。“文”和“行”属于外在的修养,而“忠”和“信”则是內在的修养。外在的修养虽是在为內在涵养打下基础,也是造就內在人格的必要条件,从古至今,这是必经的规律。她以习近平同志为例,从16岁当知青开始,阅读了《单向度的人》、《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取经》、《苦难辉煌》等,传统文化的典籍占了很大比例。从当知青的读书不缀,到地方任职对弘扬传统文化的亲力亲为,从担任总书记考察曲阜孔府,到大型会议、考察、访问等场合信手拈来的古诗古词,旁征博引佛教及国学经典,无不为我们树好了榜样。李克强同志的老师李诚乃国学大师,在安徽省文史馆工作。他父亲拜托李诚开说文解字课时,老师就谆谆教诲:要多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国史,要整段整段地背诵《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今日的学养,全赖当时学国学经典打下了基础。还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无不是伴随学习国学经典成长为名人的。故孔子感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更是道破一切因果: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修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经是提升全民文化教养,培养中西文化交流互惠的良方。越早诵读,越没有障碍。反复诵读,直到背诵。经典是人类最具智慧的记录,圣贤的教导会在生命里产生作用,能引导人生正确的方向和决策,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更能改变命运。对待孩子教育时机上,以儿童少年为主;在教育方法上,以反复诵读为主;在教育內容上,以佛儒道典籍为主、中外名著为辅,3至13岁主要读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 《诗经》、《老庄选》、《佛经选》、《黃帝內经》、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十大悲(喜)剧、现当代文学欣赏、外国文学精选,采取自读、教师导读、教师解读、学生作文写体会加深理解。她列举了南充順庆区在谨谦学堂学习的涪江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唐渝舒,六岁时能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长达16600字,且一字不差。八岁半能背诵《四书》、《易经》,《诗经》,《古文观止》80篇,唐诗宋词千余篇。记者采访她妈妈翟莉娟时说:当初只是想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薰陶,修养良好心性,并出示了女儿读经记录,详细记载了阅读背诵的时间和內容。唐渝舒也说:自己开始也不是很喜欢国学的,随着会背的文章越来越多,便逐惭爱上了国学。每当背到“有朋自远方來,不亦乐乎”心里确实快乐。由此可看出,良好的兴趣和习惯全靠从小养成。
讲到先生的责任时,她用《易经·繁辞》曰:鼓之舞之以尽神。每日鼓励孩子心胸开放,生命气象不能短促。既让他们知道人世艰难,但更要明白人生简易、欢乐,需要精进,豁达,如此以来孩子就会在学习上有长进,有格调,有价值,就会幸福之杯满溢。章诒和先生在《伶人往事》讲京剧名家马连良,少年時凌晨起来练功,大雪狂飘地落,仍金鸡独立,云手,转腕,拿顶,捣手,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很长时间,而此時剧团的其他成员还在睡梦中。那一代的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谭鑫培,言慧珠,叶盛兰,谁不是在师父一对一,手把手,一个音一个眼神的百遍教,千遍练,慢慢具备了尊貴的气质。到此张筠引用《劝学篇》中几句作开示: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云泥之差,天壤之別,贤愚之分乃学与不学所造成。
第三是讲先生之风,提着良心的灯盏前行。张筠认为作为一个先生,仅靠好学、修行还不够,重要还是良心。她讲了一个贫穷潦倒守库人的故事,故事人是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梅贻琦,他1889年生于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系梅曾臣长子,首批留美学生,1914年,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回国。历任清华大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長、校长等职,1955年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並任校长,任校长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尤其把人品和学识放在首位,推行集体领导的制度,为清华大学振兴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因连年抗战,梅貽琦一家人穷得喝不起青菜汤,夫人冒着寒风冷雨上街卖米糕养家糊口,却没动用一分清华基金让自己度难关,后来到了美国,和夫人住在一间连单独卧室都没有的小房子裡,夫人靠给饭店刷盘子维持生计。他觉得对不起夫人,哽咽着对妻子说:“咏华,我对不起你!”仍没动过一分清华基金。晚年在台湾生病住院,无力支付医药费,直至1962年病逝。正因他良心办教,才使清华大学世界有名。
梅贻琦校长一生中对学生们是这样的告诫,无不体现在良心与品行方面:樹立正确的财富观。钱可以证明能力,有能力不一定非要有钱,但没有能力一定没钱。一个人能温饱就好,多出的个人欲望需要靠修行来消灭,而不能靠多花钱来满足。再忙也要留出时间多读好书和修身,追求教育上的名牌:上最好的大学,读最有名的书籍。苦练基本技能。15岁以后,能写一手又好又快的千字文,組织好百人以上的会议。做一个风过世面的人,到著名的大公司去见识,到最高的学府去实习,不问工資,不惜力气。寻找二、三个一生相伴的朋友。达到相见没特別,不见就会想念。规律、适度地锻炼身体。珍惜来之不易的肉身,身体不仅仅是你自己的,还有父母精血的延续。明白世界不是你一家的,必须意志坚强,心量宽阔地接受负面意见,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沉得住气,越是晚年越光彩紛呈。生命能圆熟,凭其丰富的阅历,深远的智慧,淬炼出一种特殊的人格质地,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使人魂魄也为之震动,那就是胜操了光阴,一派天清地宁。培养一种正能量的爱好,争取做到半专业甚至专业,如你爱好国学,为之研究深透,就是一种感天动地的力量。人的一生,懂得取舍、是一种真正的修行。讲到这里,张筠用她的诗《我是如此的不一般 》激励师生要达到这种态状;我是和风的低语,我是阳光的温暖,我是苍鹰翱翔长空的雄姿,我是每片雪花完美的飞旋,我还有乳虎漫步原野的纯真,是清泉流水潺潺婉转,我更有狮子击破敌人胸膛的勇气,还具足古人阳气灼灼的伟岸,欲成大器当志存高远,厉炼、磨炼、淬炼,在这个暂时栖身的人世间,年轻的我如同春雷阵阵啊,我是如此的不一般!朗诵完,在场一片雷鸣般的掌声结束了论坛。
(王忠诠 陈伟 李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