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小时,如暑灌清凉
——王欢锋副院长、曾建明校长论坛传统文化纪实
应达川区南坝小学校长曾建明邀请,河南省道中书院副院长王欢锋,从8月25日至27日,为南坝小学全体老师,麻柳小学、莲湖书院少数老师讲解“六小篇五大部四入门”后,经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大竹珍德国学馆馆长王登树协调,在28日中午12点乘机去泉州市,为300多名企业家宣讲用传统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紧迫时间里,从8点20分到10点,为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达州市教育局、达川区公安局代表及传统文化促进会、各培训部、传统文化爱好者共58人,宣讲何为文化,何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致力弘扬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区别。曾建明校长详细介绍了南坝小学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的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参加人员多次暴发出热烈的掌声,深感传统文化魅力无穷。
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参加人员剪影
王欢锋讲: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智能和精神。文化的概念最早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提出来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但这个概念不是准确园满。自1950年代末以来,有关文化一词的定义就有164条。在我们汉语中把文化括概为“人文的教化”。因为有“人”才有文化,“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字符;“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这一规范能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中转化为成果而体现出来,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历代人认同的过程和手段。文化的发展使人类能根据它的有利条件来改变环境,以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已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如:当一种猎物灭绝后,猎手们就会对另一种物猎改变战术,从这一点来讲,文化促进了人体生物进化,人脑越来越发达,自动处于动态进化过程中,在游牧、定居、小城镇、城市、国家、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历史中,文化都始终贯穿在衣服、房屋、工具、商品、技术等方方面面。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由于时代和地域性不同,从而也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如在人体审美上,唐朝以胖为美,当今以不胖不瘦为美。从存在主义角度看,又是指人们在生存过程中的言说、交往、行为、意识或认知方式等。
那么,什么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的可以长期传承,有的随着时代发展已经落伍或不被认同就被陶汰,新的文化就代替了旧的文化。如古时代步工具是木轮车,而今是小汽车、火车、悬浮列车、飞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最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中道德传承、各种思想、精神、观念和形态的总体。我国的儒教、道教及2000多年前传入我国并同中华文化融为一体的佛教,是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无论是在治国方略、修身养性,还是在确定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有正确的方向。还有易学、中医学、勘舆学、古诗文、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传统节日中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八节、除夕及各种民族风俗活动等,都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经久不衰,因为这些文化是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有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载体,又是实践,它承载了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播、宣扬,而中华美德则要通过传统文化去教化、学习和践行。在这里我从几个方面简要宣讲。
爱国爱党必须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受外国人侵略,许多人连自己来世的根都忘记了。据媒体报道,自改革开以来,由国家送往国外学习的北大、清华学生,直正回国报效祖国的人不足14%,大多数人数典忘祖,迷恋国外所谓自由、开放、奢糜的生活,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传统,中华民族的根都丢失殆尽。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特别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对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爱党爱国最根本的途径。
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延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如今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我国是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高唱着人权,却对65岁的老人残酷地放弃救治,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如习总书记说: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就难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难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翻开了历史新篇章。98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令国人振奋、世界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风雨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在当代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能够为治国理政提供经验借鉴和智慧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智慧。不仅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近年来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400多次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上是他这样论述的:“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源泉就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均等”等思想,承载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这些都容易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理解接受。事实上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走向世界,受到国际社会认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具体方法,使得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爱护。习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国即将引领世界的前夕,我们应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
最后讲一讲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西方文化特点就是思考问题是直的,强制推行二元论,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看起来好像很耿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美国它认为好就是朋友,认为不好的一律都是敌人,至于为什么是朋友或敌人不知道,也没理由。而中国思考问题始终走中道,从发展、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之所以能把马列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才消灭了看起来很强大的敌人,就是用的联系、发展观点看问题;西方国家各种结论、定律很多,但多数都是经不起历史检验、寿命不长的,多是他们脑袋发热就胡乱下的结论。如达尔文所谓的进化论,说人是猿猴变化来的,可几十万年过去了,也没见猿猴变化成人,其实人的来历很复杂,按佛学是自己累世业力决定的。中华文化历经5000多年不衰,极其重要原因就是结合了宇宙与人生规律上提出的;还有西方性开放太过,如所有圣诞节、情人节、狂欢节,完全违背了伦理道德和不结合实际情况。如带有侮辱和荒谬性的圣诞节,是他们庆祝几国联合侵略我中华所谓取得了战果自认为是圣人提出来的,一些不知内情的国人,尤其一些不知爱国的商人为觅生意也跟着乱过,真是很可悲!所谓的情人节,完全违背人类的伦理和道德,鼓励人去性乱,导致艾兹病从美国传遍世界,与中华传统美德格格不入;西方不注重积累,量体裁衣,喜欢提前消费的观念都与我们积谷防饥、浪费可耻的传统美德水火不融。所以,我们要努力弘扬好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了世界人民养成适应自然的良好习惯,让中华文化引领世界。
接着是曾建明校长介绍了该校诵读经典的情况。最先由两老师发起,他亲自参与并强力推行到取得八项成果,使参会人员听了都热血沸腾。该校开始也经历了晴蜒点水、浅尝辄止,渐渐迷惘的过程,曾校先后派人去外地学习取经,自己亲自去河南道中书院学习了7天,率先在学校成立诵读经典组织机构,他负总责,教务处具体负责,并分三个组,抓老师、学生及家长读经的落实,具体从七个方面抓起,早课读、中午读、放学读、晚上读、分组读、周末读、室外读,把每天空余时间、挤出的时间和周末两天都充分利用起来,并对各年级制定了每个星期、每月、每季、每年计划。为防止读经工作不落实,建立了手机打卡制度,每个人每天读经有内容录音、时间长短、日期,凡是没按时完成的,他亲自过问。更为重要的是他自己带头读,其本能包本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在他的带领下,许多老师和孩子一起读,并能背诵许多经典和善书,使短短两年取得八大成效:孩子学科素养和综合成绩明显提升;孩子从小养成了读书学习,不玩手机的好习惯;孩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形成;增强了师生运用传统文化化解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加了教师的目标学习动力;每个教师家庭和睦融洽;社区和当地风气明显改善。
南坝小学诵读经典情况介绍及参会老师交流剪影
最后,王登树副会长讲了这次学习的动机及希望,赢得全体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这就是短短两个半小时,如暑得清凉。凡参加人员无不发出这样的感叹: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太强大了,正如梨子到底是什么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纷纷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潮中来。(王忠权 刘云波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