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堦子坪弘扬宗祠文化纪实
王忠权 王军 尹杰
过年期间,当人们还沉浸在走亲访友过春节的气氛中,在达川区石桥镇更是热闹非凡,我市首次空前的新春拜祖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其传承敬祖孝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传播四方。
隆重的敬亲昭示
早上8点,来自巴中、平昌、宣汉、万源、渠县、通川区、经开区以及管村、百节、龙岗、江阳、虎让、九岭等400多名王氏宗亲在外代表,在广场上站着整齐的队伍,有的穿着礼服、汉服,彩色舞蹈服;8人顶着狮子头,20人举着长龙,30多人挂着腰鼓,40多人手捧始祖像、列宗牌位,举着分会牌子,抬着匾、供品、鲜花。人人肩上挂着金黄色绥带,绥带上写着:“传承先德、耀我中华”八个字。从广场出发,1公里多长的队伍沿着国道402线朝堦子坪双堰村6号王氏宗祠遗址游行。两人抬起“四川马三垭王氏达川区石桥堦子坪支系2023新春拜租典礼、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授牌仪式、马三垭王氏达川区石桥子堦子坪支系《王氏宗谱》首发仪式”红牌走在最前面,接着是长辈手捧人类始祖轩辕黄帝、王氏首祖烟(炎)公、太原王氏始祖太子晋、入川始祖王鼎,各位列祖列宗牌位;四人抬着水果、香猪供品,两位锣手、几十位鼓手每隔一分钟就敲打一次,20 多名男子捧着花蓝、女子穿着汉服、王氏各县(市、区)分会代表,一路走来,一路渲染,一路展示中华孝亲文化。
迎春拜祖大典
拜祖队伍一路锣鼓声游行到双堰村原王氏宗祠遗址前的坝子里,按照捧先贤像在最前面,接着是列祖列宗牌位,供品,分会牌位、汉服队、两边各一条龙,后是雄狮压阵。拜祖大会的主题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随着四川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王明态宣布蔡祖仪式开始,几分钟的鞭炮声响彻天空、鲜艳的礼花耀眼迷人。接着石桥镇百胜村党委书记王绍建致词:拜祖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主要缅怀祖宗恩德,激发后代孝亲;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承传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和睦,教育当今族人,惠及后世子孙。国盛修史,族旺续谱,大树在根,水流有源,王氏之姓一亿零三百多万,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呈神州,美名扬天下。五百年前,始祖王治伦之次子王起公自宣汉庆云迁移石桥镇后,其后裔不负众望,从耕读传家到自强不息,创出了辉煌的业绩,祭祖就是缅怀先辈的伟业。
“迎春拜祖大典”共九项: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敬献供品、敬献美酒、三叩敬拜,齐诵拜文,天地人和(祈福华夏)、龙狮敬拜。伴随着《祭祀乐舞》声响起,汉服礼仪队陪着族贤敬献十个花篮,供奉祭品、水果和美酒。各分会代表在法师引导下,为始祖列宗敬香、三叶敬拜。由王绍礼校长领读祭祀拜文:恭以九献之礼,虔诚敦睦之心,拜祀于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王氏立姓祖太子晋、入川始祖鼎公及其三世孙炎公之圣像,拜祀于堦子坪支系立基主开基公及塔子坪支系联宗开春公、盛先公、二先公、登先公、宗圣公之神位,最后同念祭词。马三垭王氏总会王明态会长讲话道:癸卯岁首,新春伊始,旧址老祠,思亲祭祖,族谱发行,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为王氏文化研究会授牌,我谨代表四川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王氏宗亲总会、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四川工作站,对各位辛勤付出的族人表示真诚地感谢!对此次活动能顺利举行表示热烈地祝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留下智慧精华和精神支柱,是确保我国屹立世界之颠的法宝,也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今天的活动就是用行动去攻破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为颠覆我国政治、经济,采用垃圾文化来污染人们心灵的阴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480多次在重要场合,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意义十分重大。姓氏文化研究与传承,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眼前的王氏宗祠遗址,昔日是雕梁画栋,雄伟昭然。虽因多种原因被毁,但坚实的屋基和王氏家族的创业精神还在,新春拜祖,就是不忘先祖拓荒创业的丰功伟绩,是为继承先祖奋发有为的最好传承。让我们不忘马三垭王氏来路,坚守家国情怀,同心同德,书写助力乡村振兴,建成美好家园振兴,王姓望族再续新篇章!


励志的宣文与授牌
接着第二个大会进行,达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陈长春,健步上主席台,慎重宣布了《关于成立王氏研究会的决定》,副会长刘平、秘书长王中诠同为王氏研究会授牌,副会长王道先、王道明赠送祝贺的书法和绘画。决定说:姓氏研究,不仅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 2035 年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且能理清姓氏来龙去脉,还能挖掘整合很多优质资源,可以把同姓人中许多优秀智慧集合起来,为齐心协力完成致富大业,实现国强民富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经促进会研究决定,同意成立达川区石桥王氏研究会。
《王氏宗谱》编撰者之一的王大斌在接牌时表示:达川堦子坪王氏研究会今天正式成立了,标志着王氏宗亲有了自己的组织,各支系房系有了联谊交流的平台,宗族事业的发展有了组织保障。石桥镇王姓人氏与全国一样多,这是一种资源,只要依法、合理挖掘这些资源,正确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是聚集智慧的力量,传承王氏优良传统,促进祖国全面发展的一件好事。主要策划人王安阁先生和王氏后裔对祠堂复建更有共识,村书记王绍建、村民王大伟、王大斌、王正元、王大东、王斌、王毅、王安伟、王绍成,在政界、商界、文教界、科技界族胞能人王涌、王阙锋、王正海、王大国、王明胜、王绍强、王建波、王正峰、王磊、王钧、王大兵、王绍盖、王正前、王大川、王大勇、王绍礼、王大开、王正凡、王正伟、王大安、王军等都愿意慷慨捐资复建。这也是积极支持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王氏宗族事业的建设发展,尽快编辑出版图文并茂的《达川王氏人物志》以励志后人。




凝聚智慧的宗谱
第三个大会:颁谱典礼开始,四川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王明态、达州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陈长春、副会长刘平等领导为各分支代表颁发大十开、红色金字、印制精美、厚达806页的《王氏宗谱》。
笔者认真阅读前言、目录及部分内容,感觉此宗谱乃是展示王氏一切的小百科全书,从图腾符号到堦子坪王氏血脉的顺理,从轩辕像到各宗祠建筑图及王氏在历史上的业绩无所不载。正如省王氏总会会长王明态所赞的那样,倡导人王安阁、王大东、王正元、王安伟、王正权等,承王氏宗亲重托,策划筹资,不畏辛苦,立志正本清源,厘清始祖迁居脉络,彰显先贤宏德,昭示后世子孙。近八十岁的退休老教师王安阁,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笔耕不辍,数易其稿,为家谱付梓出版做出了无私奉献。经编纂委员会辛勤努力和王氏族人密切配合,《王氏宗谱》终于问世,为五百余载的石桥堦子坪家族文明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记录了家族砥砺创业的艰辛史和成就史,而且让王氏族人智慧与精神得到延续,更是马三垭王氏家风的升华,能起到追思先人,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该宗谱集信史、学术、教化和凝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其人,其事,其功,其德将彪显青史。共分王氏源流、龙脉世系、宗族、碑墓流芳、故土神奇、王世星灿、族贤添辉、族胞文萃、传统文化、余庆绵长十一编,尤其是传统文化部分非常丰富,把国学、姓氏、称谓、家风、孝贤。寿诞、礼仪、节气、节日、地名、风水文化及华夏纹饰、天文历法详细地展示出来。特别是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先贤对修家谱的看法,更觉得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正如毛主席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更有指导意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教,重视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看完整场活动,记者在想:远在殷商的甲骨文上就有家谱的雏形,魏晋、唐宋各代,官修家谱盛行,时有形成官有谱状,家有谱系的局面。国史、方志、家谱乃是我国史学的三大支柱,族谱是同一血缘关系之世系源流,家族历代发展演变原始记录,让人知道来路,记住祖先、明白世系,便于族人尊祖壮族的教科书。对激励族人,传承家族文化,弘扬优良传统、长盛不衰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达川石桥镇堦子坪王氏研究会的宗谱问世,不就是为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好了标杆么!?